書種分類 > 科普讀物 |
|
|
|
《國家地理雜誌 中文版 2023年11月 No.264氣侯危機有解?》
內容簡介 |
: |
|
隨著聖嬰效應的回歸,今年夏天已被證實是有氣候紀錄以來最熱的夏季。聖嬰現象的週期一般在2-7年,可以預期,未來幾年中,全球持續溫度上升的機率大增。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在今年3月預測:「2023到2026 年間,至少有一年會打破最暖紀錄的機率有93%;全球氣溫升高到工業化前平均溫度的攝氏1.5度的機率有50%。」僅僅幾個月,這個預言就已成真。另一個令人擔憂影響氣候的因素是戰爭。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全球軍事佔溫室氣體排放的6%,這還是大部分政府不揭露其軍事碳排放的情況下統計的。即使在和平時期,國防單位往往是政府部門碳排放最高的,在美國、瑞士、英國都是如此,而如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中國大陸等軍事大國則未揭露其軍事相關碳排放數據。
戰時的碳排放則更加驚人。根據美國布朗大學華生學院的統計,美國在反恐戰爭期間,釋放了12億噸溫室氣體,相當與2億5700萬輛汽車一年的排放量。隨著全球軍事預算的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也隨之升高。如今烽煙四起,除了俄烏戰爭持續膠著,以巴衝突也愈演愈烈,周邊國家是否會捲入戰局,也在未定之天;如何減碳,甚至移除碳的課題,也就從未如此嚴峻。
本期我們報導了碳移除技術的最新進展。正如報導所說,如今光是達到零排放都難以解決我們面臨的氣候問題,我們還需要大量移除已經存在於大氣中的碳。全球有許多科學家正在汲汲於尋找能有效快速移除碳的作法。報導中列舉了各種五花八門、創意無窮的技術,雖然許多仍在發展之中,還很難斷定最終成效如何,但是畢竟讓人看見人類為自己善後的一線希望。我們邀請讀者閱讀、關注這些新技術的發展。
報導中討論了與碳移除相關的道德風險議題,也就是排碳大戶藉著投入除碳技術的研究來為自己的碳排放洗白,而將碳排放的持續合理化。我同意文中引述的觀點,減碳與碳移除必須雙管齊下。但另一方面,口口聲聲減碳,卻不積極防止戰爭發生,對大量無辜平民的死傷視而不見、對戰爭造成的環境危害與碳排放導致的全球風險不置一詞,恐怕才真有道德上的可議之處。
達到零碳排無法拯救世界。我們需要大規模移除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全世界努力達成相當於人類曾取得的所有成就。數百年以來,我們開挖、劈砍、焚燒、鑽地、抽送、剝除、鍛造、燃燒、點火、發動、驅趕,還有以我們想得到的方式,將2.4兆公噸的二氧化碳釋放至地球大氣層。
這相當於5220億輛車一年、或是今天地球上每人駕駛65輛車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冰島雷克雅維克30公里外,一座像月球的山谷,艾妲.亞拉多堤爾正在執行送二氧化碳回源頭的任務。今天她送回的量只有一點點,但在未來幾年會多很多。透過把二氧化碳送進地底,她的目標是反轉人類史上最重要的行為之一:開採大量地底下的碳做為化石燃料;這些燃料是現代文明的命脈,但如今也成了禍根。她的時間不多,我們也沒有。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以及新高溫紀錄已然來臨,也必定會愈來愈嚴重。
|
|
系 列 |
: |
科普讀物 |
出版 社 |
: |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
出版日期 |
: |
2023年11月 |
書 度 |
: |
25.5 cm x 17.5 cm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1608262102648 |
書 價 |
: |
HK$70 |
返回頁首 |
|
|
返回前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