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種分類 > 世界,中國文學 / 文學雜誌 / 文學理論研究 |
 |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 16頁 之 第 1 頁 (共 152 筆記錄)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61期 ── 唐諾論》
內容簡介 |
: |
|
唐諾論
【封面故事】
如果有個法術能將一塊石頭變成黃金,但五百年後黃金還是會變回石頭,那麼你願意學嗎?如果你必須耗費家財和時間,入山學某個技藝,但等你下山後,這個技藝已經沒有用處,那麼你還上山嗎?
跨進唐諾擘畫的文字世界之前,這兩個提問先如飛刀射來,清晰地釘在牆面。別急著回答,重點是要把問題想深一點,想遠一些,不要快速簡潔的點頭,划出去,刻舟求劍又如何?唐諾泰然笑著,坐在每日早晨的咖啡館裡振筆疾書,打磨文字的稜面,試圖拋出新的光亮,穿透消亡。他遞來最新兩篇散文〈滴水穿石〉、〈薪盡火傳〉,亦如水火交揉之力,持續試煉著點石成金的魔法,「更試著拚盡全力。」他肯定地說。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5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60分鐘的界線:從地方法規《遊戲條例》揭開民主黑幕》
內容簡介 |
: |
|
∼一窺地方紋理,洞悉時代脈動∼
玩遊戲就是犯罪!?
日本電視台記者深入調查取材、揭露不為人知的真相──
【本書特色】
◎第一手資料與調查報導:全方位檢視法律條例的誕生過程,完整收錄歷時三年的取材與採訪內容,揭開未曾公開的內幕。
◎遊戲與社會的拉鋸戰:納入玩家、創作者、學者、政府等多元視角,解讀遊戲產業與政策監管的衝突與對話。
◎社會影響與反思的延伸:從地方單一事件,深入探討國家層面問題與社會弊病,發揮媒體第四權之用。
▌專文推薦
「正是在地方,使新聞精神依然鮮活存在。本書從地方視角窺見了日本社會現狀,為非虛構的調查報導類傑作。」──松本創(紀實作家)
「少數人會營造出氛圍,將事情推向預設的方向。這本書所描述的,正是如今在各地頻繁發生的現象。」──武田砂鐵(作家)
日本香川縣議會通過了全國首例的《網路・遊戲成癮對策條例》,
設下「60分鐘的遊戲時間」限制,並在徵集意見階段以「超過八成贊成」作結。
與民間輿論大相逕庭、充滿疑問的公眾意見,
以及似乎毫無科學根據、不透明的制定過程,
促成地方條例的誕生,
縣民真正的聲音究竟是什麼?遊戲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一國所面臨的問題與社會矛盾,往往最先從地方顯現◢
一名日本的地方電視台記者秉持不屈不撓的精神,
對此進行了長達3年的深入調查與取材,
經過多方採訪、不斷檢證後,鑄成這本完整的報導紀實,
揭露一場「違背科學與民意」的立法運動背後的運行,
將「遊戲成癮 VS. 個人自由」的探討,延伸至「社會治理 & 政權操作」的內幕,
反映各界真實聲音的同時,促使大家反思政府權力界線的劃分。
敏銳地察覺細微徵兆,透過長期深入調查來揭露真相,
正是地方記者的強項與使命所在,
這絕不僅是「一則地方故事」。
|
|
作 者 |
: |
山下洋平 |
系 列 |
: |
人文社科 > 報導/紀實文學 |
出版 社 |
: |
楓書坊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5月 |
書 度 |
: |
21 cm x 14.8 cm |
頁 數 |
: |
293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6267548882 |
書 價 |
: |
HK$125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60期 ── 楊索 如草燃燒的綠》
內容簡介 |
: |
|
楊索
如草燃燒的綠
【封面故事】
你認識的楊索,是筆墨犀利的記者? 或是《我那賭徒阿爸》中的離家少女?
她峰迴路轉的人生歷程,就像被拋上雲端又墜入深谷一般重複擺盪,這樣的楊索淬鍊出最真切的文字,書寫著關於原生家庭、童年傷痛與社會邊緣群體等議題。
本期楊索帶來小說〈如草燃燒的綠〉,透過愛、信仰與救贖,展現人之欲的多樣層次。
並邀請張亦絢對談,深度剖析楊索由寂寞走向寫作的路徑,一揭「原傷」如何成為她生命的核心;崔舜華專訪,探究小說中的人性純潔與敗壞的並存關係;還有黃資婷 、石曉楓 、朱嘉漢 、李時雍探看楊索文字中潛藏的,關於人性、孤獨與愛的可能面貌。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4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第五十屆青年文學獎得獎文集》
內容簡介 |
: |
|
編輯簡介:
青年文學獎協會成立於一九七二年,是一個文學推廣組織。
為鼓勵青年創作,協會堅持舉辦一年一度的徵文比賽,比賽亦一直獲海內外人士踴躍支持。
作家評審評選出優秀作品後,出版得獎文集,為年輕作家提供途徑晉身文壇。
多年來,青年文學獎協會一直致力促進大眾對文學的認識。
除舉辦公開徵文比賽外,更定期舉辦一系列關於文學藝術的講座、工作坊、作家指導計劃、文社及文學創作研習室等,加強大眾與作家的創作交流。
|
|
系 列 |
: |
(1)現代文學 / (2)香港文學 |
出版 社 |
: |
界限書店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2月 |
書 度 |
: |
16.5 cm x 23 cm |
頁 數 |
: |
500頁 |
國際書號 |
: |
9789887055396 |
書 價 |
: |
HK$128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9期 ── 那天,下著微雨──零雨》
內容簡介 |
: |
|
那天,下著微雨──零雨
本期封面人物是剛獲得2025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也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詩人零雨,她是繼楊牧等人之後,第四位獲得此獎的台灣作家,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台灣女詩人,零雨的詩深受讀者喜愛,也影響了許多年輕一輩的詩人和創作者,被稱為詩人的詩人。
本期刊登零雨最新發表的十二首詩,以及難得發表的詩人隨筆,還有與詩人唐捐對談,從生活、閱讀和創作開始談起,關於那些詩人接收世界的感受,以及他們獨有的觀看方式,除此之外,還有邀請不同世代的多位詩人,從人從詩,從創作觀與哲學觀,多角度去趨近零雨的詩核心。
【封面故事】
要有鳥聲,要有樹,要有青蛙。
在詩句開始之前,先聽見了自然的旋律,零雨,果真陪我們淋了一陣雨,讓水落下,讓心靜下,想念與永恆迴盪著,文字隨心思浮現。在深情的《女兒》之後,她拈來詩與隨筆,充滿音聲的靜謐,見生活的表象下,暗藏的顏色,宇宙的絲線。
那天,台北的天空微雨濛濛,零雨用她沉靜且溫和的語調緩緩訴說著,詩與世界的關係,光影與時空的映照。彷彿所有浮散在城市巷弄裡的躁擾,也被雨洗過了一遍。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3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星的答案悄悄成形》
內容簡介 |
: |
|
翳陽、一土、陳謨
三位香港年輕詩人寫作多年
因緣合辦水底詩社
相信「詩意就是不同連結的姿態」
摸索詩藝及生活的多樣可能
|
|
作 者 |
: |
翳陽、一土、陳謨 |
系 列 |
: |
(1)現代詩 (2)香港文學 (3)華文創作 |
出版 社 |
: |
界限書店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2月 |
書 度 |
: |
14.8 cm x 21 cm |
頁 數 |
: |
184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87055334 |
書 價 |
: |
HK$128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8期 ── 鍾文音 追憶、整理,與告別》
內容簡介 |
: |
|
鍾文音
追憶、整理,與告別
【封面故事】
鍾文音的書寫是追憶,也是對自我情感的梳理與昇華,她的文字如同一次次漫長而慎重的儀式,帶領讀者見證掙扎與坦然,勾勒出告別的重量如何在心靈深處留下痕跡。而最私我的告白,也是生命必經的共感:究竟要如何與過去、與所愛之人,甚至與自己道別?小說家始終用虛幻又真切的書寫回應著。
鍾文音著力於長篇創作,既完成刻劃台灣百年變遷的「台灣島嶼三部曲」,近年著重書寫陪伴母親歲月,而訴諸送別的祝福之書,更成為小說家的預示巫言。而現實與虛構繼續交織互涉,以為結束的小說,卻暗藏了另一個預言的開端。
本期,鍾文音發表最新小說《私輓歌》,並與楊照對談「寫小說就是我的乘願再來」,以及郭強生、蔣亞妮、崔舜華的深刻回響,探討創作與生命交織的真實樣貌,以及支撐小說家內心的,最強悍的我執。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2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內容簡介 |
: |
|
包括馬克白(Macbeth)、哈慕雷(Hamlet)、李爾王(King Lear)及歐塞羅(Othello)。
莎翁雋語
「你想高尚,神聖;不想弄虛作假,卻有非分之想。」
《馬克白1.5》
「大風起兮,玉石毀!戰死沙場兮,披甲盔。」
《馬克白5.5》
「雄心壯志本質上只是夢的幻影。」
《哈慕雷2.2》
「活,不活,正是個問題。」
《哈慕雷3.1》
「在壞人眼中智慧和美德也是壞的。」
《李爾王4.2》
「人要耐得住生來死去的煎熬。」
《李爾王5.2》
「那表面上的我不是我。」
《歐塞羅1.1》
「噢,我失去名譽!那是人體不朽的部分。」
《歐塞羅2.3》
本書特色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為莎翁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品,曾多次躍上大銀幕,實為不容錯過的經典。
|
|
作 者 |
: |
威廉•莎士比亞 |
系 列 |
: |
文學 |
出版 社 |
: |
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2月 |
書 度 |
: |
21 cm x 14 cm |
頁 數 |
: |
528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88829804 |
書 價 |
: |
HK$138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7期 ──謎樣連明偉 人群中這些面孔如幽靈般顯現。》
內容簡介 |
: |
|
謎樣連明偉
人群中這些面孔如幽靈般顯現。
【封面故事】
頑童、生死簿與異鄉人,連明偉徘徊於異國與故里之間,從《番茄街游擊戰》在菲律賓街頭開始遊盪嬉鬧,《青蚨子》回到宜蘭外澳與烏石港,打開小說的生死祕境;再到《藍莓夜的告白》裡聚集了世界各地的遷移者、落魄者,在加拿大班夫的城堡飯店,各自安住心底的欲望與孤獨。迴盪在不同的遠方,異鄉和故鄉終都成為小說家不斷書寫的他鄉。
而這次,連明偉再次聚焦家鄉,搭設一場地方選舉的舞台,搬演著政治荒謬秀,用不同風格的文字,映現與鄉土之間,各種樣態的連結,同時也試觸人何以能夠納受的荒唐底限。
本期發表連明偉最新小說;並與朱和之對談,關於那離不開的遠方,與回不去的家鄉;還有詹閔旭、陳栢青、黃資婷的讀後讚聲;以及小說家漫步,特寫那些鄰近生活,並且滋生出小說的地景,要如何在時移的變遷中,一次次為心懷的鄉土,用反覆的觀看去釐清,此中的確鑿。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1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張愛玲的電影史》
內容簡介 |
: |
|
電影是最完全的藝術表達方式,更有影響力,更能浸入境界,從四面八方包圍。──張愛玲
以張愛玲為核心的華語電影史,再現她一生對電影的熱愛,以及曾經投注心力,卻少見討論的十多部電影劇本。張愛玲的劇本比小說更通俗易懂,多是以愛情為主題的輕鬆浪漫喜劇,充分展現她幽默睿智的一面,大量借鑑歐美電影元素,為華語電影的發展帶來深厚影響,更是一九六○年代香港電影的幕後功臣。
日本的華語電影史研究者河本美紀自稱是「非正統張迷」,她看了張愛玲編寫的電影《情場如戰場》、《六月新娘》和《小兒女》而迷上了張愛玲的另一面,在影片首映相隔半世紀之後,成為她最忠實的影迷。她去上海參觀了張愛玲故居和老電影院,到香港看遍張愛玲參與的電影與舞台劇,仔細翻查上海、香港、台灣、美國和新加坡等地的報章雜誌,以及各地館藏張愛玲文獻諸多未曾公開的檔案資料,逐字逐句比對不同語言的文本,完成這部將近三十萬字的《張愛玲的電影史》。
二○二三年《張愛玲の映画史》在日本出版,河本美紀親自翻譯成中文,選擇在台灣推出中文版,希望最懂張愛玲的華語讀者,也記得她對電影的愛。
原創與改編的奧妙,張愛玲電影劇本全解析
|
|
作 者 |
: |
河本美紀 |
系 列 |
: |
華文創作-文學研究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5年1月 |
書 度 |
: |
17 cm × 23 cm |
頁 數 |
: |
490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3877837 |
書 價 |
: |
HK$229 |
返回頁首 |
|
|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 16頁 之 第 1 頁 (共 152 筆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