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種分類 > 世界,中國文學 / 文學雜誌 / 文學理論研究 |
 |
[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 16頁 之 第 2 頁 (共 152 筆記錄)
|
|
|
|
《浪裡有人:香港流行文化誌2022 - 2024》
內容簡介 |
: |
|
2022至2024年,《Wave. 流行文化誌》圍繞香港流行文化做了上百個訪問,受訪者包括導演、演員、歌手、填詞人、電台DJ、電視台PA、舞蹈員、歌迷……主題看似包羅萬有,但不論台前幕後,很多故事都圍繞同一種精神:韌性。
經歷逆境、創傷、壓力後,他們如何慢慢適應、復原,抖擻精神,繼續做該做的事?這是流行文化教我們的事。
關於《Wave. 流行文化誌》
由兩名前新聞記者阿果與Sophie,於2022年6月創立,希望擺脫傳統媒體看待娛樂新聞的框架,以人物專訪、數據分析、專題特寫等為切入點,呈現香港流行文化工業裡各種現象,與大家一同討論值得關注的作品與人物。
流行文化工業,台前幕後共同推薦很感激我們還有這些對話,能⽤⽂字,把⼈的韌性記下和錄低,無論現在或以後在何⽅,回憶也會在⼼裡產⽣共鳴,為此刻帶來⼒量。
— 岑寧兒
這種韌性,在動蕩的時代顯得特別耀眼,有時我慶幸自己遇上了,幸福時代所見不到的韌性。
— 莊梅岩
當有人仍然肯用傳統方式做訪問,再用文字把訪問有技巧地寫出來…絕對戇居,也絕對佩服,佩服仍然對這麼一種戇居行徑,不離不棄。
— 月巴氏
在網絡年代,大家忽略了實體記載的必要性。在這個時代,這個地方,我們還是需要好好記錄一下。
— 游學修
回頭重看一頁頁整理,才醒起這幾年如此斑斕豐富。雖有舉步維艱的時候,但總算站立得住。
— 盧鎮業
|
|
作 者 |
: |
Wave. 流行文化誌 |
系 列 |
: |
流行文化 / 本地文化 / 社會學 / 社會紀實 |
出版 社 |
: |
留下書舍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12月 |
書 度 |
: |
17 cm × 24 cm |
頁 數 |
: |
228頁 |
國際書號 |
: |
9789887030027 |
書 價 |
: |
HK$168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6期 ── 瘂弦 我們要讓出舞台,讓年輕世代進駐,搬演新戲》
內容簡介 |
: |
|
瘂弦
我們要讓出舞台,
讓年輕世代進駐,
搬演新戲。
「轎子正從一座噴泉旁走過/我是一個吆喝的轎夫」──瘂弦
在文學的巴比倫城,他是指揮若定的王者,亦是不辭辛勞的轎夫。他在艱難的時代接下了沉重的擔子,卻以幽默和智慧吟唱著如歌的行板。他說寫詩是本務,編輯是事業,一生都用來栽種文學裡的各色的繁花,只要土壤與養分持續,花會一代一代綻放開來,只要花園仍熱鬧著,老園丁即使遠行,也並不寂寞。
詩人瘂弦紀念專輯,蘇偉貞、廖玉蕙、邱彥明、席慕蓉、廖志峰、馮翊綱、簡媜、陳義芝、紫鵑,以摯誠的心釀思念的酒,舉杯,一切便都留下了。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12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5期 ──2024超新星文學獎 小說的時光膠囊》
內容簡介 |
: |
|
2024超新星文學獎
小說的時光膠囊
包裹著我們過去與未來
以及
此時此刻的
青春韶光。
【封面故事】
二○一四年開始舉辦的青年超新星文學獎,今年正式邁入第十一屆,十年一代,是一輪新的開始。綜觀來自全國二十七所大專院校的作品,作者均是二○○○年後,或上世紀末出生,可說是新世紀的青年。而「新」,總同時挾帶著亮眼,讓人期待著更多意料之外,還有更多的,對既有現況的突破與動搖,以及被嘗試實踐的,更明確的可能。
今年,從這個可視為大學校園文學獎季後賽脫穎而出的創作者們,作品不約而同地朝向離別與尋求心的安處,要如何在消逝與迷惘之間,嘗試聚焦,切截一道屬於自我,而且不馴的聲路。這道追索,或正也回應了青年超新星最初的意念,亦即開拓延展,如同新星在宇宙成形,作者也會在作品中緩緩顯影。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11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68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4期 ── 蔣勳 二五○○○字深度探索金剛經》
內容簡介 |
: |
|
蔣勳
二五○○○字
深度探索
金剛經
【封面故事】
也許這是一堂持續了兩千八百多年的課,關於「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長年讀解《金剛經》的蔣勳,以三則筆記娓娓道來:這堂課是怎麼開始的?誰,在哪裡,說了什麼?它如何被記住、被翻譯、被反覆抄寫、流傳廣布?
最重要的是經典的內涵,當閱讀使記憶顯影,思辯讓智性顯像,它又告訴你,實無所得,諸相非相。他認為,人的行為與認知,其實就是一部活的「金剛經」,並邀約每一個人進入經典,與最深的自己對話,讓紛亂的心可以安定下來──「還至本處」,好好生活,好好吃飯。
準備好了,課程就開始了。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10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未濟》
內容簡介 |
: |
|
緣有陽光,乃現陰影
唯因黑暗,知曾有見
那海那山那些人
說不上愛
有時厭惡有時憎恨
更常是無動於衷
我們用陰影揮手
悄悄攪動水底的潛流
讓下次漲潮有點異樣
再見海再見山再見人
不是臨別生愛
是為愛而別
——〈揮手〉
隨手翻書,讀到未濟卦的繫辭說,「小狐汔濟,濡其尾」,以小狐狸過河弄濕尾巴的狼狽模樣為喻,實在生動。水大腿短,勉強而渡當然危險,等一下吧。仍能等待,表示時機在前。河水不是永遠洶湧的,小狐也會日漸長大,耐心等一等吧。
——〈後記:未濟、不濟、唔濟〉
為甚麼寫詩?
樊善標用了兩部半詩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暫時得出如下的答案:
「 寫詩還是不寫,為甚麼而寫,應該怎樣寫,此時此地,這些提問難免都帶着對立場究詰或反思的意味。然而回憶向詩走近的過程,我怎樣端詳捉摸它,體驗感受它,總無法匯整為「一個」顛撲不破的論述。
坦白說,寫詩於我純粹是為了好奇,希望藉著實踐多看懂一些別人的異樣風景。至於自己的風景能有多異樣,那是餘事的餘事了。」
——〈詩的公與私〉
|
|
作 者 |
: |
樊善標 |
系 列 |
: |
(1)新詩 / (2)香港文學 / (3)當代華文創作 |
出版 社 |
: |
後話工作室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9月 |
書 度 |
: |
12.8 cm x 17.5 cm |
頁 數 |
: |
200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87003670 |
書 價 |
: |
HK$120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3期 ── 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
內容簡介 |
: |
|
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
恰逢《印刻》22周年慶,這期專輯從小說、散文和詩三個文類,分別切入,邀請作家們談談影響他們最深的一本台灣文學作品。
這看似簡單而直接的題目,卻也可能是最關鍵、可直抵文學作者心靈的問題,或許因為這本書,他感覺被理解了、隱約而朦朧的想法藉他人之言精準描述出來,他終於可以做出決定了,跨越時間空間傳遞的話語指引了明確的方向,再帶他前往更廣闊的所在。
書就是有這樣的力量。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9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68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2期 ── 那天,他們沒有回家 他們從最高的工地墜落》
內容簡介 |
: |
|
那天,他們沒有回家
他們從
最高的工地
墜落
【封面故事】
二○○二年三月三十一日,於花蓮外海發生震央芮氏規模六•八的強震,那時還未更名為「台北101」的台北國際金融中心正建造到第五十六樓,因為強震來襲,高樓的塔吊斷裂墜毀,正在作業中的五名工人因此失去了他們的生命。
當時任職於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的顧玉玲,從事發當時就全程參與工殤事件的後續協商,在二十年後的現在,高樓已然矗立,她持續追蹤後續,更偕年輕創作者再次訪談工殤家屬與相關人員,透過一次次的提問與反思的過程,重新梳理當年的事發經過,聚焦在逝者的生命故事以及後續的關懷。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8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都市大調與不能漏掉的佳作》
內容簡介 |
: |
|
香港當代作家常常以不同語言實驗,試圖擺脫粵語書寫深植於作家、讀者及學界「粵、白」二元分工的刻板印象及負面定位,再建構屬於它的審美特色、語言風格與論述框架。
《都市大調與不能漏掉的佳作:論香港粵語書寫》嘗試總結及補充前人觀照當代香港文學粵語書寫作品的視野,將之置於更合適的研究框架,過程中先後觸及崑南、舒巷城、飲江、董啟章、陳浩基、劉綺華筆下跟粵語寫作相關的作品。
這可以令粵語書寫作品的特色與價值得到重新審視及定位,更可為未來的相關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理論及參考資源。
本書獲香港藝術發展局新苗計劃資助出版
|
|
作 者 |
: |
陳澤霖 |
系 列 |
: |
(1)香港文學/ (2)當代華文文學/ (3)文學評論 |
出版 社 |
: |
後話工作室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7月 |
書 度 |
: |
13 cm x 19 cm |
頁 數 |
: |
384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87003601 |
書 價 |
: |
HK$158 |
返回頁首 |
|
|
|
|
《回憶舒巷城 訪談集(增訂版)》
內容簡介 |
: |
|
《回憶舒巷城》增訂版一書內容豐富,除了幾篇對舒巷城的訪問,並收入對其家屬及友人的訪談共近二十多篇,讓讀者可從多個角度去瞭解舒巷城的生平為人與寫作歷程,可讀性高。其中對張五常、李怡、聶華苓等人的幾篇訪談,引人矚目,不能不讀。此書對文學研究者來說,亦具參考價值。——陳浩泉
訪問巷城的親人朋友,希望從訪談中,知道巷城一些未被提說過的事迹,特別是創作方面,這樣,他(馬輝洪)便可以「為目前的文獻,做點補白的功夫」。——王陳月明(巷城嫂)
美好的事,若一再迭現,往往會如漣漪,牽動水一般的溫情柔意,召喚有心人賡續其雅,令它加強擴大,增深添廣。譬如眼下這本回憶、訪談錄,便是緣起於舒巷城先生其人其文的益發傳揚,落實於其作品價值的日漸為人所共認同識,又閃光送暖、芬芳洋溢於那些字裡行間挖掘出來的越來越多的人文氣息的。——梅子
本書是為圍繞本港作家舒巷城先生之訪談錄。
全書分上篇、下篇,上篇收錄舒巷城先生生前四篇訪問稿,下篇為編者馬輝洪訪問與舒巷城先生其人其文有所聯繫之各方友好後整理而成的訪問稿。
是書初版於2012年出版,自出版後,編者仍堅持不懈四出走訪,使是次增訂版新收入十四篇訪問,連同初版訪問稿,全書共有訪問稿二十餘篇。此外,亦新增附錄部分,進一步充實本書內容。
書中內容豐富,讀後既能從多角度了解舒巷城先生生平及其作品,亦能認識香港文學的發展。
|
|
作 者 |
: |
馬輝洪 編著 |
系 列 |
: |
文學 / 訪談集 / 人物訪談 |
出版 社 |
: |
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7月 |
書 度 |
: |
15 cm x 21 cm |
頁 數 |
: |
480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88789283 |
書 價 |
: |
HK$178 |
返回頁首 |
|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第251期 王定國──難以脫身的告辭》
內容簡介 |
: |
|
王定國
難以脫身的告辭
【封面故事】
一個人為何沉默,大抵是心中懷抱著不能說出來的祕密。小說家為何寫作,或許是因為還有很多的悲傷沒有說完,而他想表達的並不是悲傷。
在暑氣蒸騰的二○二四年夏夜,王定國投來一顆冷冽的冬星,看似疏離遙遠,卻隱約錯引著軌道的運行,於是在故事一開始,逃學的冬星便橫亙在路上丟石頭,聲東擊西的石頭破窗而來,難免讓人想起《鄰女》「代後記」裡,那顆撞見宿怨卻「沒有撿起來」的石頭。
如今我們應該明白,他想說的並不是屈辱,現實的背面,永遠超越困境所能觸抵的深度。
以文字探尋,自然以文字靠近,最新小說〈難以脫身的告辭〉召喚知音,讓我們重讀一次王定國,十年九本書,九篇來自專業讀者的重磅賞析。
|
|
系 列 |
: |
文學雜誌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4年7月 |
書 度 |
: |
21 cm x 28 cm |
頁 數 |
: |
15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71728929003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上一頁 ]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頁 ] 16頁 之 第 2 頁 (共 152 筆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