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種分類 > 科普讀物 |
 |
[ 上一頁 ] 6 7 8 9 10 11 12 13 [ 下一頁 ] 14頁 之 第 10 頁 (共 135 筆記錄)
|
|
|
|
《國家地理雜誌 中文版 2020年11月 No.228》
內容簡介 |
: |
|
【封面故事 災難的一年】
COVID-19宰制了2020年的生命並留下許多困惑。從這場災難中復原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解碼自然 病毒攻擊模式】
新冠病毒是如何對人體展開攻擊?
【致我的世代】
這場全球大流行嚴重衝擊了18歲到25歲的年輕世代。但別將我們稱為「倒楣的一代」。
【必須相信科學】
看到科學家相互爭論、重新論述,以及用飛快的速度學習如何戰勝COVID-19,我們更應該相信他們的工作。
【切莫浪費此刻】
這場全球大流行會讓我們對待地球的方式產生長遠改變嗎?如果它能改變我們的想法就可以。
【人性的考驗】
疫情大流行與爭取社會公義的示威活動提醒我們,全球的疾病和不平等亟需我們關注。
【醫療危機 比利時】
這場全球大流行會讓我們對待地球的方式產生長遠改變嗎?如果它能改變我們的想法就可以。
【生活變調 印尼】
這波全球疫情填滿了墓園、清空了街道,不過民眾仍會為不可或缺的事物冒險出門:參加宗教節日、領取紓困物資。
【封城之痛 約旦】
嚴格的隔離措施抑制了死亡人數,但失業與貧困的情形卻增加了,對難民猶如雪上加霜。
【貧富鴻溝 肯亞】
在奈洛比,新冠病毒在富裕的住宅區和貧窮、擁擠的街區造成的衝擊,看起來並不相同。
【數據表 疫情的代價】
抗疫100天COVID-19是如何爆發成全球大流行疾病?
貧窮蔓延全球,全球大流行嚴重衝擊了貧窮的人們,而且預計還會再讓1億人陷入赤貧。
【影像故事】
疫情中的生活樣貌新型冠狀病毒襲擊了2020年,從疫情爆發以來,它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出生、生活以及死亡。
|
|
系 列 |
: |
科普讀物 |
出版 社 |
: |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11月1日 |
書 度 |
: |
25.5 cm x 17.5 cm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1608262102280 |
書 價 |
: |
HK$63 |
返回頁首 |
|
|
|
|
《數字的萬物論》
內容簡介 |
: |
|
數學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升學考試的惡夢、外星語言、數學好物理就好的都市傳說?
讓我們試著離開紙本公式,望向眼前立體的世界,
從數學觀點出發,重新探索大自然的奧妙!
【本書特色】
◎全書架構的乘法機制:4大主題,6道題目,解析24個自然現象中隱藏的數學規律。
◎沿著數學史的脈絡學習:從古典數學的【形狀】與【數字】命題,到近現代的【運動】與【大數據】探討,你將發現數學的歷史,與人類科技的發展如此息息相關!
◎輕鬆易讀的數學科普書:結合自然科學,省略複雜公式、無須解題,國中生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你是否曾經想過……
☆哆啦A夢的百寶袋是四維空間,裡面到底長什麼樣子?
☆為什麼鳥群在天空翱翔時不會撞成一團?
☆飛機需要氣流才能飛行,為什麼火箭在宇宙的真空環境裡也能飛?
☆透過Line傳私密訊息,會不會被有心人攔截?訊息的加密機制又是怎麼運作?
以往的數學教科書裡,總是有太多需要反覆背誦的算式、一再練習的解題公式。
購買商品時為求盡可能地清空零錢、聚餐折扣後計算每人分攤的餐費、一個月生活開銷的占比分析……我們在求學時期累積的數學公式,日後能實際運用在生活中的,好像只需要基本的加減乘除就足夠了。
難道數學只不過是用來考試的學科、學術界裡的象牙塔?當然不是!
舉凡交通革命、高科技產業、電子金融,構築現代便利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和數學脫離不了關係。
現在就來動動腦,重新檢視你我日常所見的萬事萬物。
一起想想看,這些自然現象是如何展現數學的規律性。
★★萬物皆數,宇宙萬物都有一套數學法則★★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都是依循著數學規則,生生不息地運作。
●春夏秋冬四季遞嬗,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軸傾斜了23.5度
●六角形的蜂巢最具經濟效益?當周長相同,六角形面積會是正方形的1.15倍
●分布於北美洲的「質數蟬」,其生命長度正是以13或17年這兩個質數為周期
●不同品種的花,花瓣數各異,若由小到大排列會呈現1、2、3、5、8、13、21的數列
了解這些規則,就能一睹前所未見的「數學之美」!
|
|
作 者 |
: |
冨島佑允 |
系 列 |
: |
數學 |
出版 社 |
: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11月6日 |
書 度 |
: |
18.8 cm x 12.8 cm |
頁 數 |
: |
215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3702368 |
書 價 |
: |
HK$119 |
返回頁首 |
|
|
|
|
《國家地理雜誌 中文版 2020年10月 No.227 顛覆恐龍世界》
內容簡介 |
: |
|
【封面故事 重新想像恐龍】
全球新種恐龍化石快速大量出土翻轉你對古代野獸的五大認識:牠們的樣貌、如何孵化、成長、移動、 社交!
在過去幾年中,科學家每年平均發掘大約50種新恐龍,這樣的速度是數十年前難以想像的。最新的陣容裡有翅膀如蝙蝠的嬌小飛行恐龍,也有地球有史以來最大陸生動物的長頸食草恐龍。醫學掃描儀、粒子加速器和化學分析法,讓研究人員能將骨頭與岩石虛擬分離,看見化石最細微的隱密特徵。從恐龍蛋和羽毛的顏色到腦部形狀,如今的恐龍大全包含了許多過去未知的細節,包括這些動物如何出生、成長與生活。
有這些工具在手,今日的科學家不僅大幅修正了我們對恐龍的流行文化想像,就某種意義而言,他們也讓這些非凡的動物復活了。談及恐龍的發現時,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家史蒂夫.布魯賽特說:「我真心覺得現在就是黃金時代。」
【被偷走的人生】
未成年人口的性販運是橫跨全球的數十億美元產業。每年都有數千名來自孟加拉和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女孩被賣去做性奴。缺少機會讓這些孩子容易被欺騙或綁架,被迫在妓院或紅燈區工作。
【拯救亞馬遜的大型猛禽】
科學家與業者聯手加入保育角鵰的行列。
【保育的力量】
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目標是保護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海洋。
【新冠病毒對動物的衝擊】
除了人類之外,新型冠狀病毒也侵擾了獅子、老虎、貂及其他更多動物。
【鏡頭之下】
從悲傷中生出堅毅這位攝影師冒著自己受感染的風險,在底特律報導新型冠狀病毒。
【創新者】
分析史前病原體的DNA這位生物考古學家研究的是史前生活的微小文物──古代病原體的DNA。
【大計畫 直奔地球!】
給外星人的地圖為了替代航海家號帶到太空的過時恆星地圖,這對愛人設計了一幅能指向我們家園的全新地圖。
【每個母親的兒子】
在「陌生人果實」拍攝計畫中,黑人母親與她們害怕因暴力而失去的兒子一起擺姿勢拍照。
|
|
系 列 |
: |
科普讀物 |
出版 社 |
: |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10月1日 |
書 度 |
: |
25.5 cm x 17.5 cm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1608262102273 |
書 價 |
: |
HK$63 |
返回頁首 |
|
|
|
|
《面積迷宮 Vol. 2 進階篇》
內容簡介 |
: |
|
數理系思考激盪解謎遊戲第2彈
讓人上癮的四則運算×二維空間100問
面積邏輯訓練思考力、鍛鍊好腦力!
.有效活化腦部的解謎訓練
→適合需要邏輯能力的商務人士活化思考力
.超越計算力之上的思考風暴
→適合想要提高成績的考生強化創造力
★面積迷宮是什麼?
日本的ELCAMINO數理專科班專收高中以下的學生,他們以數學奧林匹克與算數奧林匹克競賽為取向,提供教學指導。而「面積迷宮」是獨家研發給小學1到3年級學生的「謎題式教材」。
因為對孩子來說,「嘗試解謎」比「做算數題目」要來得更開心,才會積極投入學習之中、有效激發他們的思考力。
面積迷宮乍看之下,似乎都是需要使用分數和小數的問題。但由其實所有問題都只要用整數計算即可解答;面積迷宮並不是單純的計算數字,也包含了空間概念的運用。
讓孩子在享受解謎的過程中認識空間結構並學會靈活運用,磨練對數字的敏銳度、洞察力,可以逐漸加深他們對數學和算數的興趣。這就是面積迷宮的魅力!
★面積迷宮的解法
長方形的面積=邊長(長)×邊長(寬)
只需利用這樣的公式即可算出。
根據整張圖已知的長度和面積,找出可以計算的地方吧!
寫下已經求出的長度和面積,有助於找出接下來要計算的地方。
★全年齡的腦部思考訓練
正因為面積迷宮是專為思維不受拘束的小學生開發的謎題,當思維已經相對固定下來的大人要解答這份謎題時,如果不絞盡腦汁,便無法完成。
書中的題目都是使大腦成長的訓練,無法單純重複套用同一種模式解題答。因此大腦會因此自動全力運轉,進而活化大腦的功能、抗老化的效果。
請大家務必親身體驗用面積迷宮來抗老化的效果。
而且,面積迷宮的效果對商務人士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有助於強化邏輯思考能力。
|
|
作 者 |
: |
村上綾一 著;稲葉直貴 迷宮出題 |
系 列 |
: |
自然科普 / 數學 / 趣味數學 |
出版 社 |
: |
邦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10月5日 |
書 度 |
: |
14.8 cm x 21cm |
頁 數 |
: |
160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520144 |
書 價 |
: |
HK$78 |
返回頁首 |
|
|
|
|
《國家地理雜誌 中文版 2020年8月 No.225 終結瘟疫》
內容簡介 |
: |
|
【封面故事 如何終結全球流行病?】
像COVID-19這樣的新全球流行病殘酷地提醒我們,把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是如此輕而易舉之事。回顧過去的全球大流行和歷代對抗疾病的英雄,有助於我們理解今日的重要課題。
3月初某個星期天,正當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各地迅速蔓延,美國海岸防衛隊巡邏艇「長槍號」搖晃駛過海面,前往在加州海岸23公里外等待的「至尊公主號」郵輪。這艘巡邏艇載送的是一組災難醫療隊,要將郵輪上3500人中的病人與看似健康的人隔離,並準備將他們帶上岸。在「長槍號」上待命的,是待過世界各地「熱區」、有數十年經驗的傳染病專家麥可.卡拉漢以及他的團隊,但他說自己「狼狽地」吐了。
就在太陽西沉前,「長槍號」靠向從「至尊公主號」降下的一艘小船。57歲的卡拉漢與他的團隊還在暈船,穿上全套生物防護裝備後視線與聽力也變得模糊不清。
他們一個接一個先跳上小船,然後隨著小船不斷碰撞57公尺高的郵輪船身,他們再跳上梯子,沿著船身爬上去,開始工作。當時整個世界也正跳入未知。或者說,跳入遺忘之境。人類一直受流行病困擾,而自從人類開始遍布全球後,我們便受全球流行病所苦。它們帶給我們重要的教訓—但願在危機過後,精疲力竭而鬆了一口氣的我們仍能記住這些教訓。
【水無所不在卻無影無蹤】
由河流形塑而成的印度,如今正面臨水危機。
【女人打頭陣】
某些國家的女性取得了政治權力,但她們仍有可能面臨暴力的阻礙。
【人類與黑猩猩的生存之爭】
隨著烏干達的森林棲地萎縮,飢餓的黑猩猩開始以農作物為食,有時候還會搶走人類小孩。
【影像故事 封鎖的大都會】
為了對抗COVID-19,紐約人待在家中、大量減少出門旅行、避免群聚,讓這座一年到頭都忙碌的城市不尋常地變得空蕩蕩。
【從虛擬生活到居家隔離】
由於健康危機而彼此隔離是一回事,但我們是否會透過電子裝置習慣虛擬生活,以至於不再想出門見面?
【解碼自然 重新認識度度鳥】
對於這種鳥的近期研究,說明牠們比荒誕故事中的醜化圖像更聰明與強健。
|
|
系 列 |
: |
科普讀物 |
出版 社 |
: |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8月1日 |
書 度 |
: |
25.5 cm x 17.5 cm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1608262102259 |
書 價 |
: |
HK$63 |
返回頁首 |
|
|
|
|
《面積迷宮 Vol.1入門篇 -- 玩轉數理腦,+-x÷邏輯解謎》
內容簡介 |
: |
|
由數理科專班開發結合面積思考的創新數學迷宮
比數讀更靈活、有挑戰的思考激盪
四則運算×二維空間
全新謎解遊戲新誕生!
★面積迷宮是什麼?
日本的ELCAMINO數理專科班專收高中以下的學生,他們以數學奧林匹克與算數奧林匹克競賽為取向,提供教學指導。而「面積迷宮」是獨家研發給小學1到3年級學生的「謎題式教材」。
因為對孩子來說,「嘗試解謎」比「做算數題目」要來得更開心,才會積極投入學習之中、有效激發他們的思考力。
面積迷宮乍看之下,似乎都是需要使用分數和小數的問題。但由其實所有問題都只要用整數計算即可解答;面積迷宮並不是單純的計算數字,也包含了空間概念的運用。
讓孩子在享受解謎的過程中認識空間結構並學會靈活運用,磨練對數字的敏銳度、洞察力,可以逐漸加深他們對數學和算數的興趣。這就是面積迷宮的魅力!
★面積迷宮的解法
長方形的面積=邊長(長)×邊長(寬)
只需利用這樣的公式即可算出。
根據整張圖已知的長度和面積,找出可以計算的地方吧!
寫下已經求出的長度和面積,有助於找出接下來要計算的地方。
★全年齡的腦部思考訓練
正因為面積迷宮是專為思維不受拘束的小學生開發的謎題,當思維已經相對固定下來的大人要解答這份謎題時,如果不絞盡腦汁,便無法完成。
書中的題目都是使大腦成長的訓練,無法單純重複套用同一種模式解題答。因此大腦會因此自動全力運轉,進而活化大腦的功能、抗老化的效果。
請大家務必親身體驗用面積迷宮來。
而且,面積迷宮的效果對商務人士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有助於強化邏輯思考能力。
特別適合→想加強邏輯思考力的商務人士
非常推薦→喜愛鍛鍊腦力的解謎王
|
|
作 者 |
: |
村上綾一 著 / 稲葉直貴 迷宮出題 |
系 列 |
: |
自然科普 / 數學 / 趣味數學 |
出版 社 |
: |
邦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8月3日 |
書 度 |
: |
14.8 cm * 21 cm |
頁 數 |
: |
160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520069 |
書 價 |
: |
HK$78 |
返回頁首 |
|
|
|
|
《穿梭太陽系》
內容簡介 |
: |
|
自一九五七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至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過去十多年,不同的探測器到達太陽系的每個角落探索,例如派克太陽探測器抵受著高溫拜訪太陽,新視野號用了九年時間高速到達遙遠的冥王星及凱伯帶,羅塞塔號更追逐著快速運行的彗星並順利降落。此外,宇宙望遠鏡及地面的大型觀測站的儀器靈敏度亦不斷提高,相片和資料使我們對太陽系有翻天覆地的新看法。
天文學家亦藉著這些新發現,去了解太陽、行星、彗星、衛星及小行星的特質和起源,甚至認識到太陽系與它以外的宇宙的互動關係等,亦為探索適合人類居住的未來居所奠定基礎。地球在太陽系中如滄海一粟,或許在數千萬年後,地球不再適合我們居住時,某些行星或衛星將會成為我們的新居所。
你準備好了嗎?讓我帶你穿梭太陽系,一起揭開它背後的神秘「面紗」吧!
|
|
作 者 |
: |
蔡錦滔 |
系 列 |
: |
科普 / 天文學 / 物理學 |
出版 社 |
: |
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7月15日 |
書 度 |
: |
16.5 cm x 22 cm |
頁 數 |
: |
264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88484577 |
書 價 |
: |
HK$128 |
返回頁首 |
|
|
|
|
《全球57大無形文化遺產》
內容簡介 |
: |
|
西西里島提線偶戲,迴旋苦修僧舞,印尼蠟染藝術--你知道這三者有何共同之處嗎?答案是這些特殊的文化傳統,全都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保護。這個國際組織的宗旨,是為後代子孫保存人類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2003年通過《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藉此挽救地球上的傳統文化與民俗。目前,教科文組織的名錄中已登錄了100多國、超過400項的無形文化遺產,展現全球人類的文化財富與多元性。
本書從這部包羅萬象的名錄中,精心挑選出57項最具代表性的項目,包括那不勒斯的披薩製作手藝、玻利維亞奧魯羅嘉年華、法國奧巴松掛毯、日本歌舞伎、墨西哥亡靈節、巴西卡波耶拉戰舞,以及印度大壺節儀式等,加以深入解說,並透過彷如身歷其境的精采照片,帶你認識無形文化遺產的精神,感受人類文化的深度與廣度,領悟為往後世代保存及保護這些無形資產的必要性。
- 精選並詳述全球各地57項指標性的無形文化遺產,體會人類文化傳承的起源、精髓、演化與意義。
-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兼具全景與細節的攝影,欣賞人類史上最珍貴、獨特的人文景觀。
|
|
作 者 |
: |
馬西莫•森蒂尼 Massimo Centini |
系 列 |
: |
旅遊資訊 |
出版 社 |
: |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7月9日 |
書 度 |
: |
22 cm x 17 cm |
頁 數 |
: |
272頁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578722941 |
書 價 |
: |
HK$194 |
返回頁首 |
|
|
|
|
《解讀你的基因》
內容簡介 |
: |
|
對著鏡子,你看到了誰?你看到的人,眼珠是藍色還是棕色?身高是高還是矮?是男性還是女性?臉上有雀斑嗎?或是頭已經禿了?
這些問題很簡單,答案也很簡單。畢竟鏡子中的人就是你自己。你比其他人都了解自己,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喜歡把人類想成是獨特的生物,就許多方面而言,確實是如此。不過,儘管人與人之間有各種的差異,但是所有的人類都非常相似。
為什麼會這樣呢?花一點時間翻出家裡的舊相簿,看一下雙親和祖父母的照片。你和父母親有點像,但並不完全像,為什麼呢?為什麼你姊姊的鼻子,和祖母的鼻子一模一樣,而你自己的鼻子卻比較窄呢?你的哥哥和祖父一樣是光頭,但是自己的頭髮卻十分濃密呢?記得那個能夠抖動耳朵的叔叔嗎?但是你做不到,為什麼?這些問題看起來很有趣,或許還有些奇怪,但是所有的答案都來自正經八百的研究:遺傳學(genetics),也就是研究遺傳的科學。遺傳學讓我們了解所有生物的活動設定,包括了人類、狗兒、樹木、葡萄,也包括了流 感病毒。遺傳是表現出來的特徵,例如,頭髮與眼睛的顏色,當然也包括了能否抖動耳朵。遺傳也指生物特徵代代相傳的過程。
|
|
作 者 |
: |
National Geographic |
系 列 |
: |
科普讀物 |
出版 社 |
: |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
出版日期 |
: |
2020年2月20日 |
書 度 |
: |
28 cm x 21 cm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4718009461017 |
書 價 |
: |
HK$100 |
返回頁首 |
|
|
|
|
《天才 想的和你不一樣》
內容簡介 |
: |
|
每天都有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梵蒂岡的西斯廷禮拜堂(Sistine Chapel)。這座禮拜堂中的藝術品光彩壯麗、令人摒息。其中的濕壁畫是文藝復興時代諸位大師的手筆,包括了佩魯吉諾(Perugino)、羅塞利(Cosimo Rosselli)、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他們用描述聖經故事的圖畫裝飾禮拜堂的牆壁,每一幅都是無上傑作。不過在堂頂由米開朗基羅繪製的《舊約聖經》圖畫,激起最多驚嘆。這位畫家以美妙的細節繪製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體態如真、表情十足,令人震撼。更厲害的是他是在離地30多公尺高的彎曲天花板上繪製這些傑作。一個秋天的午後,來自美國俄亥俄州達頓市的年輕女孩坐在長椅上,雙眼盯著高高的16世紀傑作,那無法用言語形容。她說:「天才令人敬畏。」
歷史中只有極少數的人,如流星般出現,照耀了某個領域,例如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之光、紫式部的小說創新技術、居里夫人的科學敏銳性,以及貝多芬的大師之作。這些人預見了全新的事物,留下了巨大的身影,完全改變了某個領域。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寫道:「秀才能夠擊中常人無法擊中的目標,天才能夠擊中常人看不到的目標。」
英文中「天才」(genius)的字源是拉丁文的gignere,意思是「產生」或「出生」。古代羅馬人相信,每個男性出生時便具備了「天才」,女性出生時具備的是「朱諾」(juno),這種保護力量能夠賦予人獨特的性格,並且掌管了人的命運。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傑出榮退心理學教授西門頓(Dean Keith Simonton)說:「這種特質像是守護神。」隨著時間變化,genius原本守護神的意義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到了浪漫時期,成為現在我們所知的「天才」:具有超卓才能的人。
哲學家從很久前就在思索天才的由來。《神聖之怒:天才的歷史》(Divine Fury: A History of Genius)的作者、歷史學家麥克馬洪(Darrin McMahon)說,古代希臘思想家認為,體內過多的黑膽汁(希波克拉底斯所認為的四種體液之一),造就了詩人、哲學家,以及其他具有「崇高力量」的卓越人物。顱相學家想要藉由頭顱凸起的部位,找尋天才的蹤跡。測顱學家收集顱骨並加以研究,包括哲學家康德的。
他們全都沒有發現單一個天才的由來,連類似的東西都沒有找到。天才過於隱晦、主觀與執著,因此難以光從歷史中就得到結論。而且天才是許多特質表現出來的結果,難以簡化成人類某種特質在量表中的最高分。所以我們反過來著手,嘗試揭露天才的核心特質:智能、創造力、膽量、運氣。在極少數的狀況下,這些特質融合在一個人身上,使得這個人能夠讓世界改頭換面。叔本華寫道:「天才就像是慧星一般衝擊了行星的軌道。」
大石國際文化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在大中華地區的獨家圖書出版合作夥伴;致力出版發行國家地理學會以及其他國際頂尖品牌的出版品。
|
|
作 者 |
: |
National Geographic |
系 列 |
: |
科普讀物 |
出版 社 |
: |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
出版日期 |
: |
2019年8月20日 |
書 度 |
: |
28 cm x 21 cm |
釘 裝 |
: |
平裝 |
國際書號 |
: |
4718009460843 |
書 價 |
: |
HK$100 |
返回頁首 |
|
|
[ 上一頁 ] 6 7 8 9 10 11 12 13 [ 下一頁 ] 14頁 之 第 10 頁 (共 135 筆記錄)
|